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废气:项目施工扬尘主要来自施工场地内地表的开挖与平整、建筑渣土和垃圾临时堆放、场地内建材的搬运和装卸、砂石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以及施工场地内裸露的地表随车辆行驶带起的扬尘等。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①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要求,在施工场地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负责人、环保监督员、扬尘监管主管部门等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② 施工现场布置应充分考虑扬尘防治需要,施工区与办公区布局合理清晰、功能分区明确,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合理布置施工临时加工场、材料临时堆场等。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道路、施工生产区采取地面硬化或压实处理措施。项目施工场地四周设置硬质密实围挡。 ③ 工地内堆放渣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当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挡。施工工地围挡外禁止堆放施工材料、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施工场地及周围需进行洒水降尘。 ④ 施工场地出入口应当设置车辆清洗专用场地,配备车辆清洗设施。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保持施工场地出入口通道以及两侧范围内的清洁,防止泥土粘带。施工现场确实不具备设置车辆清洗条件的,应设置车辆清扫设施,安排人员及时清理轮胎及车身泥土,防止带泥上路。 ⑤ 施工现场土方开挖后应尽快进行中转或利用,减少地表裸露面积和裸露时间,土方堆场应采取洒水维持湿润、覆盖等防尘措施。土方的开挖、运输和填筑等施工过程做好洒水抑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在场地内堆放用作回填使用的土石方应集中堆放,及时对表面进行整平压实。土料和石料堆放过程中边坡角度不宜过大。严禁野蛮施工,在大风天气时应停止挖、填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作业。 ⑥ 建筑材料集中、分类堆放,尽量减少物料搬运环节,搬运时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沙、渣土、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不得露天堆放,不得凌空抛掷或抛洒。 ⑦ 施工过程严禁随意丢弃和焚烧各类废弃物。对于施工产生的废石块、废渣土应集中、分类堆放并及时清运,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建筑垃圾沿途掉落。 ⑧ 临时运输道路尽量硬化处理,限制行车速度,避免行车时产生大量扬尘。运输车辆应采用密闭车斗,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车辆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途中的物料不得沿途泄漏、散落或者飞扬,减少车辆运输扬尘对沿线居民和敏感区的影响。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渣土交给无建筑渣土运输资质的个人或单位运输。 ⑨ 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配备清扫扫帚、铁锹等清扫、清理工具。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平整施工工地,清除积土、堆物,采取内部绿化、覆盖等防尘措施。施工单位应建立扬尘防治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 废水:项目施工期主要的污废水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①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NH*-N、SS 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收集后纳入*政污水管网,进入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② 施工生产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车辆及地面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等,主要污染物为 pH、SS、石油类。施工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车辆清洗等。 ③ 施工现场设置厕所,污水纳管排放。施工单位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各类污水不得随意排放。 噪声:项目施工期间噪声主要来源于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铲车、打桩机、吊机、混凝土搅拌机、打夯机、混凝土振捣器、电钻、电焊机、切割机、各类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车辆和工具产生的噪声。施工机械、设备、车辆和工具的噪声大多具有噪声高、 无规则、突发性等特点。根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附录 A.* 以及《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马大猷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噪声源”章节 *.*“建筑施工机械噪声”中的数据,本项目施工期间使用的机械、设备、车辆和工具距离作业点噪声源 *m 处的噪声一般在 **dB(A)~***dB(A)之间。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① 施工现场应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禁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高噪声作业设备。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发生故障应及时维护,保持湿润、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振动噪声。 ② 尽量缩短高强度噪声设备的使用时间。除施工工艺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外,夜间禁止施工作业。特殊情况需要夜间施工的需向环保部门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 ③ 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将易产生高噪声的作业设备尽量设置在远离声环境保护目标一侧的位置,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机械设施,避免局部声级过高。 ④ 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行驶线路和时间,注意限速行驶、禁止高音鸣号,运输车辆行驶路线避开敏感点,减少对居民区、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⑤ 施工场地四周设置围挡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施工场界噪声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固废:项目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渣土、废弃建筑材料、废弃包装物、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① 土方开挖时,应首先对适宜进行表土剥离的占地区域进行耕植土剥离,并将剥离的表土临时堆置在指定周转场内,耕植土可用作后期绿化覆土。 ② 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场地生活垃圾管理,设置密闭式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应分类、集中收集放置于垃圾容器内,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做到日产日清,不得随意丢弃。 ③ 尽量减少建筑渣土和垃圾等废弃物在施工、装卸、运输过程的“跑、冒、滴、漏”,加强建筑垃圾管控,采用密闭式运输,避免产生流失、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施工废料部分可直接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应用封闭式渣土运输车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送到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处置点,不得随意抛弃。 ④ 施工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油和污泥、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维修保养产生的废油、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漆、废油漆桶等,应委托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置,严禁随意丢弃或混入其他垃圾。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废气:本项目主要废气污染因子为硫酸雾、氯化氢、非甲烷总烃、油烟废气,废气产生量小。实验室废气采用“SDG 干式酸性废气净化器+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m高的排气筒排放,SDG 吸附工艺为酸性气体治理的可行性技术,活性炭吸附适用于处理有机废气。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净化后排放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项目运营期在采取本报告提出的污染治理措施后,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地大气扩散条件好,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不会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明显影响。 废水: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实验废液、实验室清洗废水、纯水制备产生的浓盐水等。本项目设置 * 座 G*-**SQF型化粪池,化粪池长****mm,宽****mm,有效容积**m&sup*; 。项目运营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的三级标准同时满足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后,纳管排放进入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污水处理厂。 实验室的器皿第 ** 遍清洗废水和纯水制备产生的浓盐水,污染物浓度较低,水质与一般生活污水无异,且污水量很小,在化粪池出口合并后一起纳管排放。实验废液和实验器皿第*遍清洗废水,经实验室专用收集桶收集后每日转运至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噪声:本项目运营期噪声源主要是工程技术中心的设备设施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主要高噪声设备为水泵、风机、空调外机等,其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值约为 **dB(A)~**dB(A),采用墙体隔声、基础减振、距离衰减等降噪措施处理。 噪声防治措施: ① 做好噪声设备的基础减振措施,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产生噪声的设备间进出门保持紧密常关的状态。 ② 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噪声较大的设备(风机、水泵等)安装减振垫。 ③ 合理布局,将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集中布置在远离厂界的一侧,使高噪声设备远离环境敏感点,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室内。 ④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使设备运转正常,有效避免设备故障引起的突发噪声。 ⑤ 厂界周围种植绿化植物有效降低噪声。 固废:固废处置措施: ①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通过集中分类收集,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做到日产日清。生活垃圾严禁乱堆乱放和随便倾倒。 ② 一般固体废物 废弃展板物料、实验室未沾染实验试剂的废包装材料和废弃物料、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玻璃容器中的可回收物由废品收购单位回收,不可回收物按生活垃圾处理,委托环卫清运,废离子交换树脂收集后由厂家回收。固废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散落地面,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③ 危险废物 实验废液、实验器皿第 * 遍清洗废水、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弃实验样品、化学试剂包装瓶,沾染实验试剂的废包装材料,沾有化学试剂的手套、废吸附剂、废活性炭等在危废间暂存,定期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