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 *.施工废气 (*)施工扬尘。 为了防止施工时地表开挖粉尘、施工机具产生的废气、物料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对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建设单位拟采取措施如下: ①注重车辆的维护保养,严禁使用冒黑烟车辆,采取设置车辆清洗设施及配套的污水、泥浆沉淀池(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运输车辆在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严禁车辆带泥上路,限制车速,严禁超高、超载运输;易洒漏物质密闭运输,保证无撒漏、扬散,有效抑制粉尘和二次扬尘污染;驶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 ②露天堆放水泥、灰浆、灰膏等易扬撒的物料或**小时内不能清运的建筑垃圾,需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密闭围栏并予以覆盖。 ③土方开挖时应及时送至填方处,并压实,以减少粉尘产生量。 ④施工过程推广湿式作业,在晴天对积尘较大的施工区采取适量洒水措施(一般*~*次),可使空气中的扬尘量减少**%以上。 ⑤施工期生活就近依托当地社会配套,严禁焚烧垃圾和有害物质。 ⑥施工场区不宜使用油耗高、效率低、废气排放严重的施工机械,对燃油设备要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对工程运输车辆要求尾气达标排放。 (*)施工机械废气和汽车尾气。 对于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管理;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施工机械和车辆各项环保指标符合尾气排放要求;应采用优质、污染小的燃油。 *、施工废水 (*)本工程施工人员的食宿主要通过租用当地民房解决。管线施工是分段分期施工,具有较大分散性,局部的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小。租用民房的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依托当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针对施工废水,在产生施工废水的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隔油沉淀池,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或回用于施工场地、道路的洒水抑尘等,不外排。 *、施工机械噪声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作业机械,如挖掘机、电焊机、运输车辆等,针对施工噪声,应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单位应向当地环境管理部门申报,说明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及可能排放的噪声强度和所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 (*)运输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车辆实行限速、禁鸣等管理措施。 (*)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低的先进设备;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使机械设备保持最低声级水平;施工期间当机械设备闲置不用时,应及时关停。 (*)合理安排施工强度,做好施工设计和组织,加强施工区内机械设备管理,较强噪声源尽可能远离周边的敏感点。 (*)加强施工区内**机械设备管理,将可在固定地点施工的机械设置在临时建筑房内作业,使较强声源尽可能远离居民。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做到文明施工;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工期。 *、固废 (*)项目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土方挖填和调运过程中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和抑尘工作。 (*)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场地内产生的施工废料进行集中收集,及时回收或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避免乱堆乱放,影响景观环境。 (*)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后,定期清运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施工期严格控制作业范围,对土壤影响较小。施工期应该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活动区域。 *、生态保护措施 (*)工程设计措施。 建设单位在设计资料中已做了优化,尽量降低土石方开挖量,站内管线尽量选择在稳定的缓坡地带,并尽可能避开植被较好的地段。同时在工程设计中提出如下措施: ①对占地合理规划,严格限制占地面积。 ②对项目选址进行优化,在原钻井井场内进行修建,合理规划占地面积,将原钻井井场不再占用的区域进行覆土复耕。 ③按设计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面积,不得超过作业标准规定。 (*)规范施工。 根据施工区实际情况,有组织地结合施工计划,合理规划回填土位置,预先修建沉砂池、挡土墙、完善的地表水排泄系统等,避免地表径流对被扰动地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对于临时占地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除应对耕种农户进行经济补偿外,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应委托原被征地农户进行耕地的复耕复种工作,进行必要的土壤抚育,多使用有机肥,恢复临时占用耕地的生产力。开挖期做好坡体防护。为防止边坡塌方的产生,应先清除边坡上的不稳定岩块,采用经济适用的防坡护面措施。为防止填土的沉降变形及填方边坡的失稳,应采取回填土时分层碾压夯实,已回填的进行强夯处理。对松散的表土层用塑料布覆盖,避免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根据施工区的实际情况拟订适当的施工进度,避免在暴雨季节进行土石方量大的施工作业,以减少水土流失。 在施工完成后,应尽早绿化,做好植被的恢复、再造和地面硬化等工作,使边坡稳定,岩石、表土不裸露。 二、运营期 运营废气: (*)导热油炉废气。 导热油炉燃料为净化后天然气,燃烧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NOx,天然气属清洁能源,燃气发电机废气经余热回收炉回收余热后通过**m高排气筒达标排放。加热炉需要采用低氮燃烧国内领先技术且在配备布袋除尘器(选用满足工作温度要求的布袋类型)。 (*)无组织废气。 对场站内易发生泄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制**常巡视工作制度,定期检测、及时修复,确保设施的稳定运行,防止或减少跑、冒、滴、漏现象。 (*)放空废气。 场站在设备检修及非正常工况时,管线两端的阀门将关闭,管道内的少量天然气通过放散系统高空排放。 运营废水: (*)项目运营期生产废水包括脱酸单元排水、脱水脱汞系统冷却分离设施排水和脱盐水系统浓水,产生量较小,经管网收集至场站内集液池后(原始开车阶段浓水直接排入污水罐车),定期用车外运至**页岩气田返排液处理(一期)配套工程统一处理;检修废水、场地冲洗废水以及流经场站的初期雨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绿化,不外排。 运营噪声: (*)选用噪声值相对较低的先进、环保型设备,在设备安装时增设减振设施,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对液化平台的东侧的循环水泵、制氮撬、空压机撬、导热油炉橇装置设置防震措施,并采用新型降噪箱体结构设计,采用消音栅格、区域箱体内所有面板加装玻纤棉和网孔板、消音器等措施。 (*)加强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定时加注润滑油,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加强作业管理,减少非正常噪声,加强职工环保意识教育。 (*)对进出车辆要加强管理,限制车速,禁鸣喇叭,将运输时间控制在**:**-**:**、**:**-**:**; (*)加强与周围居民的沟通,防止因居民纠纷导致生产不正常。 运营固废: 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包括:原料气过滤分离出的机械杂质、MDEA溶液过滤器产生的废活性炭、脱水塔定期排放的废分子筛、分子筛过滤、废活性炭、废油、站内生活垃圾等。其中,废活性炭、废导热油、废机油、废MDEA溶液为危险废物,均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地下水防治措施: 本项目重点防渗区为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或部位:包括危废暂存间、原料天然气输送管道沿线、集液池、雨水收集池及事故应急水池池体、生产污水和污染雨水管道、工艺装置区,环评建议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抗渗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层(厚度不小于*.*mm)结构形式,防渗结构层渗透系数不应大于*.*×**-**cm/s。 一般防渗区为装卸区,建议采用防抗渗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m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cm/s。 简单防渗区包括放空区域、供水站、**站、压缩机厂房,需一般地面硬化。 三、公众参与情况 公众参与调查未收到反对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