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废气 本项目废气为投料工序产生的粉尘,制浆调漆、包装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粉尘 项目投料工序均会产生少量的粉尘。项目设置单独的粉料投料口,搅拌罐全密闭,生产过程全部密闭管道输送,产生粉尘量很少,在投料口上方设置集气罩。根据《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中的“**** 涂 料制造行业系数表”中“水性建筑涂料”污染物产污系数,颗粒物产生量为*.*×**-*千克/吨-产品,本次扩建项目水性真石漆新增产量为*****t/a,则投料工序粉尘产生量为*.***t/a(*.***kg/h),集气罩收集效率约为**%,布袋除尘器处理效率约为**%,配套风机风量为*****m*/h,则投料工序颗粒物经集气罩收集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现有一根**米高排气筒P*排放,未收集的颗粒物无组织排放。 (*)有机废气 本项目VOCs主要来自乳液等物料中所含的挥发性有机物,由于项目生产过程中液体物料投料、成品灌装过程为半封闭式,搅拌制浆调漆过程为全封闭式,因此,本项目VOCs主要产生于液体物料投料及灌装过程中。 项目在常温常压下生产,挥发量较少,根据《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中****涂料制造行业系数手册,水性建筑涂料VOCs产污系数为*.*kg/t-产品。 本次扩建项目在水性真石漆液体物料投料口及包装工序灌装口设置集气罩,集气罩收集效率约为**%,过滤棉+二级活性炭吸附+过滤棉处理效率约为**%,配套风机风量为*****m*/h,则水性真石漆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经集气罩收集通过一套“过滤棉+二级活性炭吸附+过滤棉”处理后通过现有一根**米高排气筒P*排放,未收集的VOCs无组织排放。 本项目投料工序产生的颗粒物依托现有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现有排气筒P*排放,制浆调漆工序产生的VOCs依托现有“过滤棉+二级活性炭吸附+过滤棉”处理后通过现有排气筒P*排放。叠加现有工程废气后,P*排气筒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表 * 中一般控制区标准(颗粒物 **mg/m*);P*排气筒VOCs排放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挥发性有机物**mg/m*、*.*kg/h)要求,均属于达标排放。 *、废气治理设施依托可行性分析 对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食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HJ ****—****)中“水性涂料-涂料生产单元-工艺废气”中污染防治可行技术为“除尘技术:袋式/滤筒除尘 VOCs 治理技术:冷凝、吸收、吸附、氧化及其组合技术”,本项目投料粉尘采用布袋除尘器处理、VOCs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属于可行技术。 同时,现有工程生产过程中投料工序产生的颗粒物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根**m高排气筒P*排放(排放口编号 DA***),根据其例行监测数据,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颗粒物**mg/m*)。现有工程制浆调漆工序产生的VOCs经“过滤棉+二级活性炭吸附+过滤棉”处理后通过*根**m高排气筒P*排放(排放口编号 DA***),排放浓度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挥发性有机物**mg/m*)要求。 本项目投料工序产生的颗粒物依托现有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现有排气筒 P*排放,制浆调漆工序产生的VOCs依托现有“过滤棉+二级活性炭吸附+过滤棉”处理后通过现有排气筒P*排放。根据工程分析,叠加现有工程废气后,P*排气筒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表 * 中一般控制区标准(颗粒物 **mg/m*);P*排气筒VOCs排放浓度、放速率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挥发性有机物**mg/m*、*.*kg/h)要求。 综上,本次扩建项目投料工序产生的颗粒物依托现有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现有排气筒 P*排放,制浆调漆工序产生的VOCs依托现有“过滤棉+二级活性炭吸附+过滤棉”处理后通过现有排气筒P*排放可行。 *、废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分类收集、处理的设计原则: (*)废气收集应按照“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废气收集系统应根据气体性质、流量、浓度、产生量、风速等因素综合设计,确保废气收集效果。 (*)优选自带集气系统及先进废气处理的工艺设备。集气罩收集的污染气体应通过管道输送至净化装置处理达标后外排。集气装置、管道布置在生产工艺的前提下,确保废气收集率,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量。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集气罩收集尽可能靠近污染源。 (*)对产生废气工艺环节、设备,应采取密闭、负压等操作措施。含有易挥发物料(酸、碱、有机物等)或异味的固废(含危废)贮存、暂存场所需封闭设计,废气经收集净化等处理措施后达标外排。污水收集、处理单元产生的废气应密闭收集,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排放。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不达标区,通过《***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年)》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实施,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本项目周边无近距离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设置封闭式生产车间,各项生产废气均能达标排放。 综上,项目建设后经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均达标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不会影响当地大气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不会影响当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会影响周边企业生产经营。 二、废水 本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生活污水。 生产过程**料添加用水全部进入产品,设备清洗工废水产生量预计为*.*m*/a,集中收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 三、噪声 *、噪声源强分析 本项目噪声主要为搅拌罐、灌装机、真空泵等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噪声治理措施 设备全部设置在室内,车间内噪声值在**~**分贝。根据《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中的相关规定,项目采取以下噪声控制措施: (*)源头控制。选择低噪音设备,对机器设备进行恰当的润滑,调整动平衡和仔细维修。 (*)合理布局。项目的总体布局上,将噪声源强较高的设备布置在远离厂房边界位置,加大噪声的距离衰减;利用墙体阻隔加大噪声衰减,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高噪声设备,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如采用隔声罩、安装吸声、消声材料等措施,并设置减振垫,用弹性连接代替设备与地面刚性连接,车间设置隔音门窗。 (*)加强管理,调整设备运营时间,尽量减少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转,防止发生噪声叠加。 本项目工作制度为实行单班*小时工作制,全年工作***天,夜间不产生噪声。经过预测,设备噪声采用上述隔声、减震措施后,经过厂区距离衰减,厂界噪声白天小于**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区域距离敏感点较远,项目噪声对敏感点影响较小。 四、固体废物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原料包装产生的废包装材料及设备养护产生的废润滑油、废油桶、除尘器集尘,活性炭吸附装置利用现有,废活性炭产生量增加,过滤棉及除尘器布袋更换频次保持不变,不新增废过滤棉,其具体产生情况分析如下。 废包装材料:原料包装会产生废吨袋、废包装桶等废包装材料,收集后由原料提供厂家回收再利用。 除尘器集尘:集中收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 废润滑油:项目设备日常需要进行维修保养,根据企业提供资料,润滑油厂区不暂存,需要时外购。废润滑油,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年版),属于危险废物,废物代码HW**(***-***-**),使用工业齿轮油进行机械设备润滑过程中产生的废润滑油,危险特性T,I。产生后暂存危废间,及时委托有处置能力单位处理。 废油桶: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年版),废润滑油包装桶为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类别为“HW**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沾染矿物油的废弃包装物 ,危险特性T,I。 废活性炭:。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HW**(其他废物),废物代码为***-***-**(含有或沾染毒性、感染性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暂存危废库,集中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本项目依托现有危废间进行危险废物的暂存,危废间面积约为**m*,现有项目危险废物较少,危废间内剩余空间充足,能够满足本项目新增危险废物的暂存。 环境管理要求: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废包装材料集中收集后由原料厂家回收再利用,废润滑油、废油桶收集后暂存危废间及时委托有处置能力单位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项目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前的堆放、贮存场所应按照国家固体废物贮存有关要求设置,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一般固废区应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中规定设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临时贮存场所,并专人负责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同时配合地方要求进行集中处置。一般固废暂存库的固废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如下: 应进行简单的防渗处理,并做到防风、防雨; *)为防止雨水径流进入贮存、处置场内,贮存、处置场周边应设置导流渠; *)应按 GB l****.* 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禁止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混入; *)应建立检查维护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导流渠等设施,发现有损坏可能或异常,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正常运行。 应建立档案制度。应将入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下列资料,详细记录在案,长期保存,供随时查阅。 (*)危险废物 项目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以及《建设项目危险废物评价指南》的相关要求对危险废物进行暂存和处置。 *)危险废物收集要求 项目危险废物的收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危险废物产生节点将危险废物集中到适当的包装容器中的活动;二是将危险废物集中到危险废物暂存仓库的内部转运。 项目危险废物的收集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HJ****-****)的要求: ①根据危险废物产生的工艺特征、排放周期、特性、管理计划等因素制定详细的收集计划。收集计划包括收集任务概述、收集目标及原则、危险废物特性评估、危险废物收集量估算、收集作业范围和方法、收集设备与包装容器、安全生产与个人防护、工程防护与事故应急、进度安排与组织管理等。 ②制定危险废物收集操作规程,内容包括适用范围、操作程序和方法、专用设备和工具、转移和交接、安全保障和应急防护等。 ③危险废物收集和转运作业人员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防护服、防毒面具或口罩等。 ④在危险废物收集和转运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防爆、防火、防泄漏、防飞扬、防雨或其他防治污染环境的措施。 ⑤危险废物收集时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物理形态、运输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包装形式。 *)暂存要求 A、项目**危废间,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的相关要求,危废间采取如下措施: ①危废间地面基础应采取防渗,地基采用*:*灰土垫层***mm 厚,地面采用C**防渗砼***mm厚,面层用防渗砂浆抹面**mm厚,防渗系数能够达到**-**cm/s, ②危废间地面与裙脚应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兼容; ③危废间内危险废物以桶装的方式放置于金属托盘上,堆放在危废暂存间特定区域; ④危废间内不同危险废物进行隔离存放,隔离区应留出搬运通道;且库房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 ⑤危废间应“四防”(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加强防渗措施和渗漏收集措施,设置警示标志。 B、企业须健全危险废物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①企业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企业危险废物统计、收集、暂存、转运和管理工作,并对有关危废产生部门员工进行定期教育和培训,强化危险废物管理; ②企业须建立危险废物收集操作规程、危险废物转运操作规程、危险废物暂存管理规程等相关制度,并认真落实; ③企业须对危险废物储运场所张贴警示标示,危险废物包装物张贴警示标签; ④规范危险废物统计、建立危险废物收集及储运有关档案,认真填写《危险废物项目区内转运记录表》,做好危险废物情况的台账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等,并即时存档以备查阅。 C、危险废物在危废间内暂存期间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的相关要求进行存储和管理。 ①必须将危险废物装入容器内进行密封装运,禁止将不兼容(相互反应)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 ②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应当符合标准,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且必须完好无损,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兼容(不相互反应); ③危险废物贮存前应进行检验,确保同预定接收的危险废物一致,并登记注册,不得接收未粘贴符合规定的标签或标签没按规定填写的危险废物; ④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危险废物的转运要求 项目固体废物转运过程中采取篷布遮盖、防滴漏等措施,减少固体废物运输过程给环境带来污染。危险废物的转运还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的要求进行,具体如下: ①危险废物的运输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组织实施,并按照相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执行; ②项目危险废物运输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应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 **** 年第 * 号)执行。 运输单位承运危险废物时,应在危险废物包装上按照 GB***** 附录 A 设置标志,运输车辆应按GB***** 设立车辆标志。危废运输车辆应配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以及与所载运的危险货物相适应的应急处理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③危险废物运输时的装卸应遵照如下技术要求:装卸区的工作人员应熟悉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并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橡胶手套、防护服和口罩。装卸区域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设施,并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装卸区域应设置隔离设施。 ④废物处置单位的运输人员必须掌握危险废物运输的安全知识,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废物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车辆必须具有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理,固体废物处置能够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标准的要求,危险废物处置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要求。 |